《華陽國志卷十一.後賢志一至十一》

《華陽國志卷十一後賢志
後賢志元豐本空二格接上行。他各本另行低二格, 或一格。何、王、石本作「西州後賢志」頂格。無前一行。

《一》
聞之:善志者, 述而不作;序事者, 實而不華。是以史遷之《記》, 詳於秦漢;班生之《書》, 備乎哀平。皆以世及事邇, 可得而言也。西州自元豐本作是。奉聖晉後, 俊偉舊各本作瑋。廖本作偉。倜儻之士, 或脩德〔敷〕《函海》本小注雲:「李本有敷字。劉本空一格。」, 行止從時;或播功立事, 廖本小注雲:「當有誤。」今按:脩德敷讓與播功立事對句, 非此有誤。羽儀上京, 策勳王府;甄名史錄, 侔於先賢。會遇喪亂軋搆, 元豐本作構。廖本作搆, 他各本皆作遘。華夏顛《函海》作●。, 典籍多缺。舊各本作。《函》、廖本作●。族祖武平府君, 湣其若斯, 乃操簡援翰, 拾其遺闕。然但言三蜀, 巴漢未列;又務在舉善, 不必珍異。「關」元豐本作焛, 廖本作●, 他本皆作揆。〔揆〕之《耆舊》;竹素宜闡。今劉李本作令。更撰次損益, 足銘後觀者, 張、吳、何、王、石本無者字。浙本擠補。凡二十人, 《函海》本作十九人。他各本皆作二十人。綴之斯篇。雖行故墜沒, 大較舉其一隅。此下二十人題名與讚詞, 皆提行。各本並同。
衛尉、散騎常侍文立廣休:元豐與廖本上空四格。錢、劉、李、《函》三格。他各本空一格。
散騎穆穆, 誠感聖君。讚詞, 提行, 較上行低一格。各本並同。
西河太守柳隱休然:
西河烈烈, 秉義居貞。劉、李與廖本作貞。他本同元豐本作真。
漢嘉太守司馬勝之興先:
漢嘉克讓, 謙德之倫。
郫令、州主簿常勗吳、何、王、石本作助。脩業:元豐本作葉。
郫君「騫」〔謇〕廖本作騫。他各本皆作謇。, 自固厎廖本作厎, 他各本作底。身。
江陽太守何隨季業:元豐本作葉。
江陽皎皎, 命世清淳。
梓潼太守王化伯遠:
梓潼矜矜, 在險能平。
太子中庶子陳壽承祚:
庶子稽古, 遷、固並聲。
漢中太守李宓元豐本作密。令伯:
漢中韙曄, 才蓋群生。
犍為太守杜軫超《函海》本作起。宗:
犍為卬卬, 友于寔吳、何、王、浙、石本作是。元豐、張、廖本作寔。劉、李《函》作實。令。
給事中任熙伯遠:
給事溫恭, 尚德蔑榮。
中書郎王長文德俊:錢、張、吳、何、《函》、王、浙、石本作雋。
中書淵識, 寶道韜明。
大長秋壽良文淑:
長秋忠肅, 明允篤誠。
大司農、西城公何攀惠興:
司農運籌, 思侔良、平。
少府、成都威侯錢寫倒作侯威。李毅允剛:
少府果壯, 文武是經。
衡陽內史楊邠岐之:
衡陽固節, 隱然不傾。
尚書、三州都〔督〕依傳文補。費立建熙:
尚書準繩, 古之遺直。
湘東太守常騫季慎:
湘東氾愛, 仁以接物。
武平太守常寬泰恭:
武平亹亹, 冰清玉嶷。
揚烈將軍、梓潼內史〔巴西〕譙登「慎明」:元豐與錢、劉、李、《函》本、作「巴西譙登」, 無慎明二字。張、吳、何、王、廖、浙、石本無巴西, 有慎明二字, 蓋張佳胤所改。非《常志》原文。茲還宋舊。
闕〔讚〕元豐、錢、劉、李、《函》本無此行。張、吳本空此行, 無字。廖與何、王、浙、石本此行惟一小「闕」字。茲作闕讚。
江陽太守〔江陽〕侯馥「世明」, 依元豐本改。舊各本同譙登條。
闕〔讚〕。同上注。

《文立》
文立, 字廣休, 巴郡臨江人也。少遊蜀太學, 治《毛詩》、《三禮》, 兼通群書。州刺史費禕命為從事。入為尚書郎。復辟「禕」大將軍東曹掾。顧觀光校勘記改禕作為。並注雲:「為原誤禕。依《蜀志‧譙周傳》注改。」當衍。稍遷尚書。蜀並於魏, 梁州建, 首為別駕從事。咸熙元年, 舉秀才, 除郎中。晉武帝由各本皆有晉字, 足知此傳為在蜀時作。方欲懷納梁、益, 引致俊劉、李、廖本作俊, 他各本作雋。, 泰始二年, 拜立濟陰太守。武帝立太子, 以司徒李「允」〔〕宋明本皆作胤, 清各本避諱改作允。查《晉書》當作。以下同。為太傅, 齊王、驃騎為少傅, 選立為中庶子。立上疏曰:「伏惟皇太子春秋美茂, 盛德日新, 始建顧廣圻校稿墨批雲:「當作違。」又朱改違字作遠。廖本注雲「當作違。」茲按:建字不誤, 說詳注釋。幼志, 誕陟大繇, 猶朝日初暉, 良寶耀璞;侍從之臣, 宜簡俊乂, 妙選賢彥, 使視觀則睹禮容棣棣之則, 聽納當受嘉話駭耳之言, 靜應道軌, 動有所采;佐清初陽, 緝熙天光, 其任至重, 聖王詳擇, 張、吳、何、王、浙、石本作終。非糞朽《函海》本作杇。能可堪任。元豐本可堪二字倒。臣聞之:人臣之道, 量力受命, 其所不諧, 不諧, 元豐本作「不欲, 皆」三字, 皆字下屬。得以誠聞。」帝報曰:「古人稱與田、蘇遊, 非舊德乎?」立上:《函海》注雲:「《三國志》有言字。」「故蜀大官及盡忠死事者子孫, 雖仕郡國;或有不才, 同之齊民, 為劇。」又上:「諸葛亮、蔣琬、費禕等子孫, 流徙中畿, 宜見敘用, 《函海》作壹。則以慰巴蜀民之心, 其次傾東吳士人之望。」事皆施行。
十年, 詔曰:「太子中庶子立, 忠貞清實, 有思理器幹。前在濟陰, 政事脩明。後事東宮, 盡輔導之節。昔光武平隴、蜀, 皆收其才秀, 所以援劉、李本作授。濟殊方, 伸敘幽滯也。其以立為散騎常侍。」累辭, 不許。上疏曰:「臣子之心, 願從疏以求昵。凡在人情, 貪從幽以致明。斯實物性, 賢愚所同。臣者何人, 能無此懷。誠自審量:邊荒遺燼, 犬馬老甚, 非左右機納之器。臣雖至愚, 處之何顏。」詔曰:「常伯之職, 簡才而授。何謙虛也。」立自內侍, 按:當倒作侍內。獻可替否, 多所補納。甄致二州人士, 銓衡平當, 為士彥所宗。故蜀尚書犍為程瓊, 雅有德望, 素與立至厚。武帝聞其名, 以問立。立對曰:「臣至知其人, 但年垂八十, 稟性謙退, 無復當時之望, 不以上聞耳。」瓊聞之, 曰:「廣休可謂不黨矣!故吾善夫人也。」西界獻馬, 帝問立:「馬何如?」對曰:「乞問太僕。」帝每善其恭慎。遷衛尉, 猶兼都職, 中朝服其賢雅, 為時名卿。連上表:年老, 乞求解替, 張、吳、何、王、石本作簪。還桑梓。帝不聽。鹹寧末卒。帝緣立有懷舊性, 乃送葬於蜀, 使者護喪事, 郡縣脩墳塋。當時榮之。
, 安樂思公指劉禪。張、吳、何、王、石本無公字。世子早沒, 次子按孫盛《蜀世譜》, 當名瑤。宜嗣, 而思公立所愛者。同上引當名詢。立亟諫之, 不納。及愛子立, 驕暴。二州人士皆欲表廢。立止之, 曰:「彼自暴其一門, 不及百姓。當以先公故, 得爾元豐本作耳。也。」後安樂公按指嗣職劉珣。淫亂無道, 何攀與上庸太守王崇、涪陵太守張寅為書諫責, 稱:「當思立言。」凡立章奏, 集為十篇;詩、賦、論、頌, 亦數十篇。
同郡毛楚、楊「崇」〔宗〕《巴志》與《晉書唐彬傳》俱作楊宗。, 皆有德美, 元豐、張、吳、何、王、浙、石本倒作美德。楚各本作牂, 廖本作。柯, 張、吳、李、何、王、浙本作。又, 張、吳、何、王、浙、石本下有守字。「崇」〔宗〕武陵太守。

《柳隱》
柳元豐本作劉。柳隱, 字休然, 蜀郡劉、李本無此二字。成都人也。少與同郡杜禎、《函海》注雲:「劉、吳、何本並作楨。」然今所見劉、吳、何本仍作禎。惟王、石本作貞。下同。柳伸並知名。隱直誠篤亮, 交友居厚, 達於從政。數從大將軍薑維征伐, 臨事設計, 當敵陷陣, 勇略冠軍。為牙門將, 巴郡太守, 騎都尉。遷漢中黃金圍督。景耀六年, 魏鎮西將軍鍾會伐劉、李本作戍。, 入漢川, 元豐本作團。劉、李本作伐。多下。惟隱堅壁不動。會別將攻之, 不能克。後主既降, 以手令宋、明本皆作敕。清刻各本作。, 乃詣會。晉文帝聞而義之。咸熙元年, 內移河東, 拜議郎。武帝踐祚, 以為西河太守。《大同志》在太始二年。在官三年, 以年老去官。乞骸還蜀。卒於家, 時年八十。長子充, 連道令。次子初, 舉秀才。
杜禎, 字文然。柳伸, 字雅厚。《士女目錄》, 元豐與廖本作「稚原」, 他本仍作雅厚。稚原當是訛。州牧諸葛亮辟為從事。辟上當有並字。, 符節令, 梁益二州都督。伸, 度支、漢嘉、巴東太守。《目錄》雲:「都督度支, 巴東太守柳伸。」此三字, 謂杜禎為都督, 伸為其度支。禎子珍, 元豐本作●。劉、李本作●, 從目。錢、張、吳、何、王、浙、石本作, 從日。《函海》本作●。從日。茲依廖本。字伯重, 略陽護軍。大同後, 並舉秀才。此言杜珍與柳伸二人。珍子「彌」〔弢〕, 字景文。伸子純, 字偉叔;元豐、廖、浙本作叔。他各本並作淑。有名德幹器, 舉秀才, 巴郡、宜都、建平太守, 西夷、長水校尉, 巴東監軍。

《司馬勝之》
司馬勝之, 字興先, 廣漢綿竹人也。學通《毛詩》, 治《三禮》, 清尚虛素, 性澹「不」此下, 吳、何、王、浙、石本有事字。元豐與錢、張、劉、李、《函》、廖本並無。廖本注不字下雲「當衍」。茲刪。榮利。初為郡功曹, 甚善「紀」綱〔紀〕舊各本均作綱紀。惟廖本倒。當還舊。之體。州辟從事, 進尚書左選郎, 徙祕書郎。時蜀國州書佐望與郡功曹參選, 而從事侔臺郎;特元豐、錢、張、吳、何、王、浙、石本並作時。劉、李、《函》本作世。重察舉, 雖位經朝要, 還為秀孝, 亦為郡端右。景耀末, 郡請察孝廉。大同後, 梁州辟別駕從事, 舉秀才。歷廣都、新繁令, 政理尤異。以清秀徵為散騎侍郎, 以宗室禮之。終以疾辭去職。即家拜漢嘉太守, 候迎盈門, 固讓, 不之官。閑居清靜, 謙卑自牧。常言:「世人不務求道德, 而汲汲於爵祿。若吾者, 可少以為有餘榮矣。」訓化鄉閭, 以恭敬為先。年六十五, 卒於家。子尊、賢、佐, 皆有令德。

《常勗》
常勗, 字脩《函》、廖本作脩, 他本並作修。, 蜀郡江原人也。祖父「原」〔員〕, 元豐本作毋, 疑是毌字。錢、張、劉、吳、何、李、《函》、王、浙、石各本並作員。獨廖本作原, 顧觀光從之。廖本作, 他各本作牂。吳、何、李、王、石本作、永昌太守。父, 高「廟」〔廣〕令漢無高廟縣, 亦無廟縣。廟當是廣字訛。說在注釋。。從父閎, 漢中、廣漢太守。勗少與閎子忌齊名, 安貧樂道, 志篤墳典。治《毛詩》、《尚書》。涉洽各舊本作治, 廖本作洽。群籍, 多所通覽。州命辟從事。入為光祿郎中、主事。又舊各本作入。廖本作又。為尚書左選郎。郡請迎為功曹。時州將董軍政, 置從事, 職典刑獄;以勗清亮, 復為督軍全稱為督軍從事。緣上省二字。;治訟平當。還察孝廉。除郫令。為政簡而不煩。魏征西將軍鄧艾伐蜀, 破諸葛瞻於綿竹, 威振西土, 諸縣長吏或望風降下, 或委官奔走。勗獨率吏民固城拒守。〔得〕於文, 當補一字。後主檄令, 乃詣艾, 故郫穀帛全完。刺史袁邵嘉勗志節, 辟為主簿。勗善儀容, 翔集, 當脫進退二字。動為表觀。言論壯烈, 州里重之。然交友惟賢, 不交下己者, 汎愛之恩猶不足。〔從〕邵徵張、吳、何、王、石本作征。, 道卒。
忌字茂通, 蜀謁者、黃門侍郎。喪親, 以「致」〔至〕元豐本作至。明以來各本皆作致。孝聞。察孝廉, 為郎。使吳, 稱職。歷此下, 元豐本有二空位。廖本注雲:「舊闕二字。」然錢、張、劉、吳及他各本皆作長水二字。〔長水〕參軍, 什邡、雒令。大同後, 刺史邵坐治城被徵。忌詣洛陳訴:「遠國初附, 君民始結, 不宜改易。」又表:「脩治城池, 居安思危, 邊將常職。」事皆中情。晉文帝時為相國, 辟忌舍人。武帝踐祚, 拜騎都尉。除河內令, 〔州〕「州」舊刻各本誤倒。茲乙正。說詳注釋。名為難治, 忌挫折豪勢, 風教大興。縣有奸元豐與廖本作奸。他各本皆作姦。錢寫作。劉、李本作梗。殺兄者, 群黨蔽匿, 前令莫得, 忌皆窮治。入為州都。方議為郡守, 會卒。忌為人, 通道任數, 不從下人。故為貴勢所不善, 是以作詩著論, 先攻己元豐本作以。短。臨喪與樂, 歡哀俱至, 元豐本作忘。為士類所稱。
忌友人廣漢段宗仲, 亦有學行。蜀時, 官與忌比。袁邵〔以〕舊各本無當有。為主簿, 與忌共理郡事, 文帝善之。梁州辟別駕從事, 舉秀才。稍遷, 官至雲元豐本作雲。南、建寧太守。

《何隨》
何隨, 字季業, 蜀郡郫人也, 漢司空武後。世有名德, 徵聘入官。隨治《韓詩》、《歐陽尚書》, 研精文緯, 通星「歷」〔曆〕原作曆。清代刻本避諱改。。郡命功曹。州辟從事。光祿郎中主事。除安漢令。蜀亡, 去官。時巴土飢元豐、錢、《函》、廖本作飢。他各本作饑。, 所在無穀, 送吏行乏, 輒取道側民芋。隨以綿《太平禦覽》九百七十五引此文作帛。繫其處, 使足所取直。民視芋, 見綿, 相語曰:「聞何安漢清廉, 行過, 從者無糧, 必能爾耳。」「將」持舊各本作持。惟廖本作將。綿追還之。終不受。因為語曰:「安漢吏取糧, 令為之償。」察孝廉。大同後, 臺召, 不詣。除河間王郎中令, 不就。居貧固儉, 衣弊蔬元豐本作●。蔬俗字。, 晝躬耕耨, 夕脩講諷。鄉族饋及禮厚皆不納。目不視色, 口不語利。著《譚言》十篇, 論道德仁讓。元豐、錢、張、劉、李、《函》、廖各本作讓。吳、何、王、浙、石本作義。元豐、錢、劉、李、《函》、廖本作嘗, 張、吳、何本作常。有屠《太平禦覽》九百三引, 屠下有者字。牽豬過隨門, 《禦覽》引無豬字。索斷, 失之。強認溷中豬。隨便牽豬與之。屠人出門, 尋得其所失豬, 謝隨, 還豬。遂以乞元豐、錢、劉、李、《函》、廖、浙本作乞。吳、何、王、石本作包, 非。乞之猶言與之也。之。隨元豐與廖、浙本作隨。他各本皆作有。家養竹園, 人盜其筍, 隨偶《函》、廖二本作偶。他各本皆作遇。行見之, 恐盜者覺, 怖走竹中, 傷其手足, 《北堂書鈔》一百三十六, 《藝文類聚》六十五, 《太平禦覽》八百二十四及九百六十二引並作「竹傷其足」。挈屐徐步而歸。其仁如此。太康中, 即家拜江陽太守, 民思其政。年七十一卒官。後州鄉人言議平當者, 皆相謂何江陽。至於汶劉本作文。山夷有正直廉讓者, 亦號夷中錢寫本此下空二格。何江陽。杜景文、何興仁皆為作傳。
長子觀, 字巨忠, 清公淑慎, 知名州里。察孝廉, 西都、南安令, 平西長史。張昌作亂荊州, 從黨西上, 郡守無不望風降下, 至江陽。平西將軍羅尚表為安遠護軍, 討賊, 平殄。除巴郡太守。朝議欲以為寧州刺史, 會病卒。次子遊, 治中從事。隨時, 同郡繁令張崇, 清廉推讓, 見稱當時。

《王化》
王化, 字伯遠, 廣漢郪人也。漢將作大匠王堂後也。於文, 上也字與下王字皆當衍。然舊本如此。祖父商, 字文表, 州牧劉璋時為蜀太守, 有懿德高名, 在《耆舊傳》。四字當衍。緣用常寬舊文, 未及剪裁故也。父彭, 字仲□元豐、錢、劉、李《函》本接寫不空。張本作黑巴。吳、何、王、浙、石本皆空一格。廖本注「當脫一字」。巴郡太守。化兄弟四人, 「少」〔並〕於文當作並。有令望。化治《毛詩》、《三禮》、《春秋公羊傳》。郡命功曹, 州辟從事, 光祿郎中、主事, 尚書郎。除閬中令, 為政清靜。察孝廉。大同後〔郡〕端右, 元豐與廖本後下逕接端右字。錢、劉、張、吳、何、李、《函》、浙、石本並有復字。王本作空格。顧觀光雲:「後下原有復字」。復字, 茲改郡字。說詳注釋。「郡」〔復〕舊各本字皆作郡。茲改作復。說在注釋。察孝廉。為樂涫令。張、吳、何、王、浙、石本此下有小注雲:「按《晉書》, 樂涫, 縣名, 屬酒泉郡。」蓋張佳胤所加。縣近邊塞, 值胡虜反, 化率吏民積穀堅守。虜斷道重圍, 孤絕七年。伺虜怠惰, 出軍討之, 民得野掠。大軍至, 虜退, 以功封關內侯。遷朱提太守。撫和殊俗, 得夷晉吳、何本作肆。王、石本作隸, 並誤。他各本皆作晉。此下, 錢、張、劉、吳、何、李、《函》、王、浙、石本並有懽字。元豐與廖本無。心。轉任梓潼, 復有稱績。為人嚴吳、何、王、石本作謹。, 言論方雅, 臧否允衷, 州里服其誠亮。年七十二, 卒官。
弟振, 字仲遠, 亦有德望, 廣都令, 巴東太守。叔弟岱, 字季遠, 恪居官次, 歷廣陽、作唐令, 早亡。少弟崇, 字幼遠, 學業淵博, 雅性元豐本作惟。洪粹, 蜀時東觀郎。大同後, 梁州辟別駕別別字當衍。, 舉秀才, 尚書郎。與壽良元豐本作朗。、李宓、陳壽、李驤、杜烈同入京洛, 為二州標俊錢、吳、何、李、函、王、浙、石本作雋。元豐、劉、廖本作俊。。五子情好未必能終。惟崇獨以寬和, 無所彼此。著《蜀書》, 及詩賦之屬數十篇。其書與陳壽頗不同。官至上庸、蜀郡太守。

《陳壽》
陳壽, 字承祚, 巴西安漢人也。少受學於散騎常侍譙周, 治《尚書》、《三傳》, 銳精《史》、《漢》。聰警敏識, 屬文富豔。初應州命, 衛將軍主簿, 東觀秘書郎, 散騎、黃門侍郎。《晉書‧壽傳》作:「仕蜀, 為觀閣令史。」大同後, 察孝廉。為本郡中正。
益部自建武後, 蜀郡鄭伯邑、太尉趙彥信, 及漢中陳申伯、祝元靈, 廣漢王文表, 皆以博學洽聞, 作《巴蜀耆舊傳》。壽以為不足經遠, 乃並巴漢撰為《益部耆舊傳》十篇。散騎常侍文立表呈其《傳》, 武帝善之。「再」舊衍。說詳注釋。為著作郎。吳平後, 壽乃鳩合三國史, 著魏、吳、蜀三書六十五篇, 號《三國志》;又著《古國志》五十篇;品藻典雅。中書監荀《函海》有注雲:「李本誤苟, 惠校改荀。」勗、此下元豐本空二格。他各本連。令張華深愛之, 原省為字。班固、史遷不足方也。出為平陽侯相。華又表令次定《諸葛亮故事》, 集為二十四篇。時壽良亦集, 故頗不同。復入為著作。鎮南將軍杜預表為散騎侍郎, 詔曰:「昨吳、何、王、石本作作。適用蜀人壽良具員。且可以為侍御史。」上《官司論》七篇, 依據典故, 議所因革。又上《釋諱》、《廣國論》。華表令兼中書郎。而壽元豐本作受。《魏志》有失勗意, 勗不欲其處內, 表為長廣太守。繼母《晉書》本傳無繼字。遺令不附葬。以是見譏。數歲, 除太子中庶子。太子「傳從」舊各本作傅從。劉、李、石本作傳從。〔廢〕〔徙〕依顧廣圻校稿改, 轉徙。茲定為廢徙。說詳注釋。, 再兼散騎常侍。惠帝謂司空張華曰:「壽才宜真, 不足久兼也。」華表欲登吳、何、王、石本作兼。九卿, 會受誅, 忠賢排擯。壽遂卒洛下, 位望不充其才, 當時冤之。
兄子符, 字長信, 亦有文才, 繼壽著作佐元豐本作左。, 上廉吳、何、王、石本作兼。令。符弟蒞, 字叔度, 梁州別駕, 驃騎將軍齊王辟掾, 卒洛下。蒞從弟階, 字達之, 州主簿, 察孝廉, 褒中令, 永昌西部都尉, 建寧、興古太守。「階」顧觀光雲:「階, 當作皆, 觀下文可見。」茲逕改。〔皆〕辭章粲麗, 馳名當世。凡壽所述作二百餘篇, 符、蒞、階各數十篇。二州先達及華夏文士多為作傳, 大較如此。時梓潼李驤叔龍, 亦雋吳、何、王、石本作俊。逸器, 知名當世。舉秀才, 尚書郎。拜建平太守, 以疾辭不就, 意在州里。除廣漢太守。初與壽齊望, 又相昵友。後廖本作後。他各本作後。與壽情好元豐本作意。攜隙, 還相誣攻。有識以是短之。亦自李本作有。列舊各本作別, 廖本作列。傳。時字以下七十字, 元豐, 張、劉、吳、何、王、廖、浙、石本作大字, 連上文。錢、《函》二本作雙行小字夾注。李本亦小字, 在書頭。

《李宓》
李宓元豐本作密。下同。《晉書》與「裴注」同。廖本注雲:「裴松之《三國志》注引作密。下同。」謂《蜀書‧楊戲傳》注引《華陽國志》也, 字令伯, 犍為武陽人也。祖父光, 朱提太守。父早亡。母何更行裴注引作「更適人」。, 見養裴注引下有於字。祖母。元豐本作父。治《春秋左裴引有氏字。傳》, 博覽《五經》裴引無五經字。, 多所通涉。機警辨捷, 辭義響起裴引無此四字。。事祖母以孝聞。其侍疾, 則泣涕側息, 日夜不解帶, 膳飲湯藥, 必「自」〔過目嘗〕口「嘗」舊刻各本皆作「必過目嘗口」。廖本依《三國志》裴注引刪過字, 改目為自, 倒口嘗字。有註說明。今按:裴注引文不遵原書字句。當兩存之。故仍舊刻。。本郡禮命, 不應。州辟從事, 尚書郎, 大將軍主簿, 太子洗馬。奉使聘吳。吳主問蜀馬多少。對曰:「官用有餘, 民閒舊各本作間。自足。」吳主與群臣汎論道義, 謂:「寧為人弟。」宓曰:「願為人兄。」裴引此下有矣字。吳主曰:「何以為兄?」宓曰:「為兄供養之日長。」吳主廖本此下注雲:「以上十六字, 舊脫。《三國志》注引有。今據補。」及群臣稱之。裴引作「皆稱善」。
大同裴引作蜀平。, 征西將軍鄧艾聞其名, 請為主簿, 及書招欲與相見, 皆不往。以祖母年老, 心在色養, 拒州郡之命。獨講學, 立旌授生。色養下十二字, 裴注引無。而下有晉字。武帝立太子, 徵為洗馬裴引作「太子洗馬」。。詔書累下, 郡縣〔相〕逼「遣」。舊各本俱作「相逼」。裴注引作「偪遣」。《文選》注引作「逼迫。」廖本改依裴注引作「逼遣」。於
縣下注雲:「舊衍相字。」於遣下注雲:「此字舊脫。《三國志》注引有, 今據補。」茲按:「相逼」無害於義。當仍舊。
宓上疏, 疏在本傳。此四字, 元豐與廖本作大字, 正文。他各本並作小字, 雙行夾注。李本在書頭。蓋常氏自注文也。曰「本傳」, 謂常寬《後賢志》原傳也。「裴注」引《華陽國志》, 作:「於是密上書曰:臣以險亹, 夙遭閔凶。生孩六月, 慈父見背。行年四歲, 舅奪母志。祖母劉, 湣臣孤弱, 躬見撫養。臣少多疾病, 九歲不行。零丁孤苦, 至於成立。既無伯叔, 終鮮兄弟。門衰祚薄, 晚有兒息。外無期功強近之親。內無應門五尺之童。●●孑立, 形影相弔。而劉早嬰疾病, 常在床蓐。臣侍湯藥, 未曾廢離。逮奉聖朝, 沐浴清化,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。後刺史臣榮, 舉臣秀才。臣以供養無主, 辭不赴命。詔書特下, 拜臣郎中。旋蒙國恩, 除臣洗馬。猥以微賤, 當侍東宮, 非臣隕首所能上報。臣具表聞, 辭不就職。詔書切峻, 責臣逋慢。郡縣偪迫, 催臣上道。州司臨門, 急於星火。臣欲奉詔奔馳, 則劉病日篤。苟順私情, 則告訴不許。臣之進退, 實為狼狽。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, 凡在故老, 猶蒙矜湣。況臣孤苦, 特為尤甚。且臣少侍偽朝, 歷職郎署。本圖宦達, 不矜名節。今臣亡國賤俘, 至微至陋, 猥蒙拔擢, 寵命優渥, 豈敢盤桓有所希冀。但以劉, 日薄西山, 氣息奄奄, 人命危淺, 朝不慮夕。臣無祖母, 無以至今日。祖母無臣, 亦無以終餘年。母孫二人, 更相為命, 是以區區不敢廢遠。臣今年四十有四, 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。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, 報養劉之日短也。烏鳥私情, 願乞終養。臣之辛苦, 非徒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, 皇天后土, 實所共鑒。願陛下矜湣愚誠, 聽臣微言, 庶劉僥倖保卒餘年;臣生當隕首, 死當結草。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。」全錄疏文四百六十六字。顧觀光校勘記據之, 作正文增補。廖本但引作注文。茲按:《常志》無引疏草全文先例。此傳上文又多與《陳情疏》文重複。是《常志》原傳, 但取其事, 未錄其文, 以常寬《後賢志‧傳》已具錄之故也。此文當時已傳誦全國, 《晉書》卷八十八《孝友宓傳》與《文選》亦載之。故裴松之因重其文, 輯合於所引《華陽國志》耳。武帝覽之, 裴引作表。曰:「宓不空有名也。」嘉其誠款, 賜奴婢二人。下郡縣供其祖母奉膳。裴引作「供養其祖母奉膳」。
「及祖母卒, 服終, 廖本注雲:「以上六字舊脫, 《三國志》注引有, 今據補。」今按:此「裴注」衍文也。《常志》當無。宓既入仕, 固當在祖母卒與除服之後。裴氏推而衍之耳。「徙」《裴注》引作從。《文選》作徙。〔從〕尚書郎為舊各本無為字。廖本注雲:「此字舊脫, 《三國志》注引有。今據補。」河內溫裴引有縣字。令。今按:「裴注」引從與為字相應, 謂宓除服後入仕, 自尚書郎起, 旋除溫縣令。舊刻各本作徙字非。敷德陳教, 政化嚴明。「大」〔太〕廖本作大。傅钜平侯羊公薨, 無子, 帝令宗子為世子嗣之, 不時赴喪。宓遣戶曹齎移、推轂遣之。裴注引無此上三十三字。中山諸王每過溫縣, 必責求供給。裴引此下有溫字。吏民患之。裴引此下有及字。宓至, 《太平禦覽》四百三十八引作「李宓至縣」。中山王過縣, 裴引作欲求。芻茭薪蒸。《禦覽》作:「中山王過, 欲徵。」宓牋舊各本無牋字。裴引有。廖本注雲:「此字舊脫, 《三國志》注引有。今據補。」引「高祖過沛, 元豐、錢、劉、李、《函》作賓。張、吳、何、王、浙、石本作濱。張佳胤所改也。裴引作「賓禮」。「禮」舊各本無。廖本注雲:「此字舊脫。《三國志》注引有, 今據補。」顧觀光作「賓客」, 謂「依《禦覽》補。」今按, 無禮字, 義亦通。《禦覽》四百二十八本作「賓老幼」。顧觀光所據乃誤本也。老幼。桑梓之供, 一無煩「費」〔擾〕裴引作擾。《禦覽》引亦作擾。擾是。。伏惟明王, 孝思惟則, 元豐本作勳。張、吳、何、王、浙、石本作職。先戒;本國望風, 式歌且舞;誅求煩裴引作之。, 所未聞命。」後諸王過, 不敢煩溫縣裴引作:「不敢有煩。」無溫縣字。。盜賊發河內餘縣, 不敢近溫。追賊者不敢經界裴引無此節十八字。。隴西王司馬子舒深敬友之裴引作密。。而貴勢之家舊各本皆作貴家二字。錢寫作貴豪。廖本注雲:「此二字舊脫, 《三國志》注引有, 今據補。」憚其公直。宓去官, 為州大中正。性元豐本作惟。方亮裴引作直。, 不曲意勢位者, 裴引作後, 屬下句。失荀、張指裴引作荀勗張華。, 左遷漢中太守。諸王多以為冤。一年去官, 年六十四卒。
著《述理論》, 論中和仁義, 儒學道化之事, 張、吳、何、王、石本作士。此上十二字, 裴引無。十篇, 安東將軍胡羆裴引作熊。與皇甫士安深裴引作並。善之。裴注引文止此。又與士安論夷齊, 及司馬文中、杜超元豐、錢、《函》本作起。他各本皆作超。宗、令先、文廣休等議論往返, 言經訓詁, 眾人服其理趣。釋河內趙子聲「譏」〔誄〕張、吳、何、王、石本作誄。他各本作譏。詩、賦之屬二十餘篇。元豐本無篇字。壽良、李驤與陳承祚相長短, 宓公議其得失而切責之。常言:「吾獨立於世, 顧景張、吳、何、王、浙、石本作影。為疇張、吳、何、王、浙、石作儔。, 而不懼者, 心無彼此於人故也。」《通鑑》卷七十九引作「故也」。《常志》舊各本倒作「也故」。此下不空。王本有圈點, 自也斷句, 故字下屬。茲依廖本。
宓六子皆英挺秀逸, 號曰六龍。長子賜, 字宗碩, 州別駕, 舉秀才, 汶山太守。少與東海王司馬元超友昵, 每書詩往返, 雅有新聲。少子興, 字雋碩《函海》作碓。並注雲:「碓應作雄。劉、吳、何、李本作俊碩。」, 太傅參軍。幼子盛、廖本注雲:「此下當脫一字。《目錄》不載, 今無以補之。」囗碩, 寧浦太守。
宓同時, 蜀郡高玩, 字伯珍, 少受學於太常杜瓊, 術藝微妙, 博聞強識, 清尚簡素。少與宓齊名, 官位相比。大同後, 察孝廉, 除曲陽令。單車之縣, 移檄縣綱紀不使遣迎。以明三才元豐、錢、張、吳、何、《函》、王諸本作材。劉、李、廖本作才。, 徵為太史令, 送者亦不出界:朝廷稱之。方論大用, 會卒。

《杜軫》
杜軫, 字超宗, 蜀郡成都人也。父雄, 字伯休, 安漢、雒令。軫少師譙周, 發明高經於譙氏之門。郡命為功曹。鄧艾既破蜀, 被徵。鍾會進成都, 時太守南陽張府君不肯出官。軫進曰:「征西囚執, 鎮西在近, 必有所遣。軍亂之際, 交害無常。宜避正殿。」府君即出住下舍。會果遣參軍牽弘為太守, 數百騎擐甲馳元豐本作騎。馬入郡。前驅問侯所在。雲:「已出。」善之。此下, 張、吳、何、王、浙、石本有小注三十二字雲「按《牽弘傳》, 問軫所在。軫正色對曰:前守達去就之機, 輒自出官舍, 以俟君子。弘器之。」他各本無。蓋張佳胤所注也。《晉書》無《牽弘傳》。所引實出《良吏‧杜軫傳》。原按誤。錢寫本此字作引, 緣元豐本缺筆誤也。復召為功曹。察孝廉, 除建寧令。徙任山陽、新城、池陽, 所在有治。入為尚書郎, 每升降趍他各本作趨。翔廊閣之下, 元豐本作夙。錢寫作盛。他各本作威。容可觀, 中朝偉之。遷犍為太守, 惠愛在民。還為州大中正。軫既才學兼該, 而氣量元豐本作重。倜儻, 武帝雅識之, 方用內侍, 會卒。時年五十八。
弟烈, 字仲元豐本作中。, 貞幹敏識, 平坦和粹, 名譽侔軫。察孝廉, 歷平康、牛鞞、南鄭、安陽令。王國元豐本無國字。, 首選為郎中令。遷衡陽太守。兄軫喪, 自上求去官, 以兄子幼弱, 軫喪飄颻《函海》有注雲:「原作飄飄。」今各本皆作飄颻。, 欲扶將靈柩葬舊墳。武帝歎惜軫能用未盡, 而嘉烈弟意, 轉拜, 徙官犍為太守。又轉湘東。
少弟良, 字幼倫張、吳、何、王、浙、石本作論。, 亦有當世局分。舉秀才, 元豐本作蔡。陵、新都令, 國王廖本注雲:「當作王國。誤倒。」茲不取。郎中令, 遷涪陵、建寧太守。兄弟並「典」〔興〕元豐與廖本作典。他各本並作興。, 州里張、吳、何、王、石本作利。以為美譚。
軫二子:長子毗, 字長基。少子秀, 字彥穎。珪璋琬琰他各本皆作琰。廖本依宋槧諱筆。, 世號「二鳳」。毗舉秀才, 大將軍辟掾, 太傅參軍, 平東長史, 尚書郎。稍遷鎮南疑當作征南, 說在注釋。軍司, 益州刺史。〔秀州〕主簿, 早卒。廖本注雲:「按:早卒二字疑衍。《晉書》載毗為杜弢所害也。」今按, 舊刻主簿上脫「秀州」二字, 致誤連於毗也。說詳注釋。

《任熙》
十一
任熙, 字伯遠, 蜀郡成都人也。漢大司農任「方」〔昉〕後也元豐、錢、劉、李、《函》、廖、浙本如此。張本方作昉。吳、何、王、石本作「昉之後」。。世有德彥。父元, 字秀明, 犍為太守, 執金吾。熙治《毛詩》、《京易》, 博通《五經》。事親至孝, 居喪毀瘠, 為州鄉所稱。察孝廉。除南鄭令, 以病去官。復授南鄭, 不就。轉梓潼令。為政清淨。辭疾告歸, 勤農力穡, 居室元豐本作寶。致給。循訓閨元豐、錢、張、吳、何、王、石本作闔。, 內則可法。博愛, 以謙恭接物。開門待賓, 傾懷下士。客無長幼《太平禦覽》四百五, 引作少長。, 必有供膳。清談遊講, 不妄劉、李本作忘。失言, 祗慎著聞。太康中, 除越嶲護軍, 非其雅好, 不往。徵給事中。熙以「侍臣日月左右, 贊暉揚吳、《函》二本作楊。《函海》並注雲:「劉、吳、何、李本作揚。」, 不可苟元豐本作徇。私」。終以病辭。而蜀郡令每至官, 為之脩謁, 歲致羊酒。即家拜朱提太守, 固讓, 不之官。好述作, 詩誄論難皆粲豔。年六十九, 卒於家。

子蕃, 字憲祖。察孝廉, 新都令, 西夷司馬, 涪陵太守。蕃子迪, 字叔孤, 少與巴西龔壯俱知名, 而學業優之, 早歿。熙同時此二字, 元豐本作空位。犍為楊彭敬宗, 弟逵訓宗, 各以德行稱, 同察孝廉。彭, 比蘇令, 甘露降其縣。逵, 滇池令, 殊俗懷其德。